您现在的位置:

2024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必背考点(2)
2024-07-04
来源:库课网校

  六、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在于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即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6)个案法

  个案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和教育会诊法等。

  (7)历史法

  历史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对其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8)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作品分析法可在对作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作品背后隐藏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研究对象的作品很多,如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作品、考试试卷、工艺制品等。

  七、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感觉后象: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八、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整体性: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九、遗忘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自动消退)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抑制说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主张: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3.压抑说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张: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提取失败说

  代表人物:图尔文

  主张: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点击获取考点冲刺包

  十、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查分免费预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