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教师资格考试:98个选择题常考考点汇总(3)
2024-07-04
来源:库课网校

  41. 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性质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42. 根据课程修习分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3. 根据课程管理分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44. 根据课程形态分类,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45. 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

  46.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7. 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8.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评价。

  49.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50.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51.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

  52.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53.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4.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5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

  56.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如明适应和暗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如正后像和负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和联觉三种特性。

  57.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58.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59.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6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免费下载PDF版>>>教资笔试98个选择题常考考点.pdf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查分免费预约
推荐阅读